背街小巷是一座城市的“毛細血管”,小巷雖小,卻關乎市民日常出行,也考驗著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今年以來,合肥城管部門持續開展背街小巷整治工作,以環境衛生、市容立面、街面秩序、安全生產等為整治內容,對小街巷進行“凈顏”和“美顏”,讓市民家門口的路更加干凈、整潔,讓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舒適。
[凈顏]——
“老”道路換上“新”衣裝 全市整治背街小巷641條
路面破損、環境衛生混亂一直是背街小巷的突出問題,隨著合肥背街小巷整治工作的開展,這一現象得到了改善。
“以前家門口道路坑坑洼洼,路面也不干凈,趕上下雨天非常容易積水,很不好走?,F在大變樣了,路面平整,出行也更方便了!”居民孫之新笑著向記者介紹。
勞動巷全長約120米,是包河老城區典型的老舊街巷。由于建成時間較久,周邊小區來往車輛較多,導致道路損壞嚴重。為了不斷提升人居環境質量,8月以來,包河區城市管理局積極對接街道、社區等相關部門,商討并確定提升方案,用實際行動解決周邊居民“煩心事”。
“這條小巷連接著兩個小區,是小區居民出行的主要通道。在整治改造之前,這是一條水泥路,年久失修,破損嚴重,灰塵較大,居民出行很不方便。”包河區城管局道路設施管理科工作人員李峰介紹,整治工程歷時一個半月,包括鋪設瀝青路面、施劃標線、更換大理石道板磚和墻面刷新等。
“以前巷內的墻面上貼滿了小廣告,我們對立面進行了整治,粉刷一新,不僅清理了小廣告,而且街道還做了一些墻面浮雕,顯得干凈又美觀。”李峰介紹,從去年3月至今,該區的寧國路、萬崗路、至德路等11條道路的部分路段和斛兵塘路、同濟巷、勞動巷等15條小街巷的優化提升全部完成,并持續推進望湖北路(望湖西路-望湖東路)、至德路(銅陵路-南淝河支路)、姑娘巷等道路街巷提升工程,讓越來越多的“老”道路換上“新”衣裝。
記者從合肥市城管局獲悉,今年以來,城管部門持續開展市容環境衛生整治專項行動。以環境衛生、市容立面、街面秩序、安全生產等為整治內容,重點整治背街小巷等衛生短板,截至9月底,全市共開展整治背街小巷641條。
[美顏]
“一街一特色”
選取10條背街小巷打造特色街巷
小巷情深,市井百態。背街小巷延續著城市的肌理與脈絡,既蘊含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又充滿著市井人文的獨特風情。
坐落在淮河路步行街北邊的北油坊巷,毗鄰撮造山巷,是合肥老城區的一條特色街巷。一百多年前,北油坊巷是廬州最繁華的街道之一,赫赫有名的德和慶錢莊就坐落在這里。
此次改造涉及北油坊東巷及兩條巷,長度約360米,地面改造面積約3500平方米,立面改造面積約18000㎡。改造后的北油坊巷延續了街巷的老城味道,古色古香的市井店鋪,氣勢恢宏而又古樸簡潔的漢風坊門,還有以老油坊為主題的民俗街頭展覽館:利用油榨、油碾、磨盤等榨油老物件還原了北油坊巷曾經的過往風貌,傳承了老巷的歷史記憶。
改造工程運用建筑外立面整治、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強弱電管線入地,街區景觀藝術提升,為市民營造一個干凈整潔,舒適宜居,且獨具特色的“吃、住、游、買”后街環境。
勤勞巷、豐收路、馬沖路……記者從合肥市城管局獲悉,城管部門選取全市10條具有代表性的背街小巷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整治街巷,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按照“一街一特色”的原則,打造“設施齊全、街美景優、通行順暢、文明有序”的街巷環境。截至目前,10條背街小巷已有5條背街小巷完成改造,5條正在改造中。整治內容包括,清理垃圾、消除衛生死角、整治公廁環境衛生、新裝和改造照明路燈和臨街招牌整治提升等。
(肖倩 毛嫻靜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蔣瑜香/文 高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