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的編鐘。
通過手機支付寶“AR”掃一掃產品畫面,即可彈出一蓑煙雨夢徽州的意境畫面,讓你輕松感受徽風皖韻之美;通過3D打印復原技術,越來越多的世界文化遺產能得以修復,讓我們可一睹歷史寶藏當年之風采……即將開幕的第十五屆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上,包河區暨省創意文化基地展區將為廣大市民帶來最炫酷的創意文化感受。
瓷器也能“講出”動人的故事
“瞧,這款陶瓷杯上面包公故里的畫就是我們藝術師自己創作的,這窗欞也是徽派風格。大家只要用手機支付寶AR掃一下上面的畫面,即可彈出畫面相關的視頻內容,非常好看。”在安徽迅達文化投資集團廬州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展廳內,負責人葛茂金向記者介紹道。
據了解,該公司此次展覽作品主要以廬州窯特色產品為主,向大眾宣傳廬州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特有的AR識別功能,“瓷說中國”AR陶瓷繪本——科技讓陶瓷傳播文化,以傳統陶瓷藝術為載體,以大美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用現代科技手段賦能為傳播,向體驗者展示了一個會說話的精美陶瓷文創產品。
“讓瓷器講出動人的中國故事”這種文化與科技交匯融合的研發方向,或將成為“瓷說中國”陶瓷文創產品的一大特點和亮點。
3D打印讓文物修復不留遺憾
記者近日來到濱湖卓越城,探訪安徽地區服務規模最大、設備最齊全、技術最先進、功能最完善的3D全系列打印創新與服務中心——安徽徽博先臨三維云打印技術有限公司。
“你們看,眼前的這些產品都是通過三維掃描設備和一些3D打印設備,制作出的文物復制產品。當然,我們會在大小、品質上稍作保留,不會完全復制真品。”眾多博物館和文物修復工作者開始利用3D打印與3D掃描技術,使破敗不堪的古文物“起死回生”,不僅修復了文物,也讓古代文化得以傳承。
在該公司展廳內,徽博負責人韓國勛向記者展示運用3D技術復制的產品。韓國勛告訴記者,“今年的文博會,我們將帶去大家平時不多見的3D打印十二獸首復制品和商朝文物修復產品供大家欣賞。”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峰/文 王浩/攝
相關閱讀:省第11屆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將與合肥文博會“同臺亮相”
合肥在線訊(戴小花 文/圖)安徽省第11屆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暨徽工獎評選活動,將于2021年10月22日—25日在安徽濱湖會展中心(6號館)與第十五屆合肥國際文博會創新融合盛大舉辦,本屆活動由省經信廳、省文旅廳、省人社廳共同主辦,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促進會承辦。
安徽省第10屆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本網資料圖)
安徽省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自2011年開始舉辦,每年一屆,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屆,目前已成為代表全省工藝美術行業發展水平最高的盛會。本屆博覽會參展作品包括:文房四寶、工藝雕刻、藝術陶瓷、金屬工藝、工藝畫、漆器工藝、其他工藝美術等12大類。博覽會將集中展示近兩年來廣大工美從業者設計制作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工藝美術精品。開展的“徽工獎”評獎活動,堅持公平、公正、公開,以人為本,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旨在弘揚時代精神、展示精湛技藝、發現挖掘人才。據統計,截止申報日,全省共有561名參評者,送展作品達1121件,屆時將由以行業知名專家教授、行業管理部門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省大師為主的人員構成專家組,對參評作品按20%、30%和50%的比例評選出金、銀、銅等獎項。
本網資料圖片
主辦方介紹,本屆博覽會暨徽工獎評選活動亮點紛呈:首先是“新”,與文博會首次創新融合舉辦。往屆合肥文博會中,全國工藝美術展都是最受關注和歡迎的主題展之一。安徽省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一直是我省最權威和最高水平的工藝美術展評舞臺,代表著安徽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脈絡,與合肥文博會主題內容高度契合。本屆博覽會將以全新的展示形式,與合肥文博會共同亮相,相互借勢借力,相得益彰。
其次是“高”,參展人員參評作品數量持續高位。
本屆博覽會參展作品包括:文房四寶、工藝雕刻、藝術陶瓷、金屬工藝、工藝畫、漆器工藝、其他工藝美術等12大類。重點突出我省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省工藝美術大師、省工藝美術名人設計制作的具有安徽特色的工藝美術精品。同時開展“徽工獎”評獎活動。今年,參評人數和送展作品數量都保持在高位區間。
還有是“智”,融入智能科技,助力傳統文化。
本屆博覽會中,主辦方將對現場活動進行網絡直播,以“匠人面對面”為主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工匠精神為宗旨,聯合參展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做客現場線上直播間,將工作室搬到線上,通過實時直播的場景化體驗講述徽工故事,推介徽工精品。主辦方還邀請了國內首家3D數字化重建技術中心四維時代公司,將在線上展示全國各類藝術展館,并現場為展館和藝術作品建模,形成線上展會和全維度的藝術品直觀展示,讓更多觀眾足不出戶就可以參觀博覽會,通過直播與工藝大師“零距離”接觸。
另據悉,近年來,安徽工藝美術行業發展勢頭良好,規模不斷壯大,總量持續提升。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行業規模以上工藝美術企業達到330余家,主營業務收入200多億元,從業人數逾3萬人。加之行業規模以下工藝美術企業數量眾多,據不完全統計,全行業約有企業3000家,從業隊伍約30萬人,主營業務收入逾600億元左右。體系不斷完善,行業門類覆蓋縱深。全省工藝美術行業現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藝術門類涵蓋文房四寶、工藝雕刻、藝術陶瓷、工藝家具、金屬工藝、工藝畫、編結工藝、抽紗花邊和編織、工藝玻璃、刺繡和染織、漆器工藝、民間工藝等12大類上千個品種。特色不斷優化,行業集聚勢頭強勁。目前全省已擁有8個國家級工藝美術產業集群。2012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授予宣城市涇縣“中國宣筆之鄉”,2014年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授予宣城市旌德縣“中國宣硯之鄉”,中國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授予阜陽市阜南縣“中國柳編之都”等。隊伍不斷成長,人才持續涌現。截至目前,我省共擁有省工藝美術大師303位,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8人。